700元三小时不限次数品茶_附近品茶联系方式_300元3小时服务不限次数

全面加强组织建设,坚持完善党的领导——党的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历程
  • 发布人:党政办
  • 时间:2021-07-12
  • 来源:共产党员网

? ? ? ?前 言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组织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党的组织工作是贯彻路线的保证,是实现路线的工具”。从“支部建在连上”,到推动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从征调干部为夺取全国政权做好准备,到抽调干部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从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壮阔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组织工作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提供了“纲”和“本”。如今,在正确路线的指引下,48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正在成为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9500多万名党员正在成为干事创业的先锋模范,密切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了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动员组织广大党员冲锋上阵

  “没有正确的组织路线,革命事业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是最根本的政治任务。组织路线的保证作用,集中体现在扩大与巩固党、动员组织广大党员冲锋上阵。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组织工作自此与党的事业相伴相生。建党初期,我们党只有50多名党员。为了扩大党的组织,壮大党的队伍,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我们党强调党员数量的增加。1925年1月,党的四大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特别指出,“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把力争引导工人、小手工业者、知识分子、农民中有觉悟的先进分子参加革命视为“吾党目前之最重要的责任”。抗战期间,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必须扩大党的队伍,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特别是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为此,1938年3月,中央作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明确指出要大量地吸收新党员,建立强大的党的组织。在中央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党的组织和党的队伍迅速发展,到1938年年底,党员人数已发展到50余万,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党。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为进攻,全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了更加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重大变化。为了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紧迫任务,党中央提出要做好干部准备工作。各级组织部门不到3个月时间就征调5.3万名干部到新解放区工作,巩固新生政权,从组织上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党一贯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党的四大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入党列为党的组织工作。抗战时期党提出要大规模“抢”知识分子,1939年12月,中央印发《关于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指出,“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决定下发后,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开始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工作,掀起了一场知识分子“抢夺战”。1938年至1939年间,约有6万名学者、艺术家和知识青年奔赴延安。“革命的知识青年成批地投入军队”,成为部队发展“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极大地改善了干部队伍素质结构,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为巩固人民政权、发展国民经济培养选拔干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组织路线的保证作用,集中体现在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人民政权、发展国民经济提供干部人才支撑。

  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鲜明地提出:必须如同战争年代选派大批干部到军队中去一样,选派大批地委级以上的优秀干部到工业战线,去掌握新建和改建的工厂和矿山,把他们锻炼成为工业建设方面胜任的领导骨干。除解决领导骨干外,还要根据统一调整、重点配备、大胆提拔的原则,对厂矿企业十分缺乏大量管理干部的问题给予合理的解决。另外,要解决今后五年内所需要的20万技术干部的问题,以最大努力和最快速度从工人和知识分子中大量培养新人才。为此,1953年11月,中央印发《关于统一调配干部,团结、改造原有技术人员及大量培养、训练干部的决定》。据不完全统计,自1952年至1954年三年中,全国抽调到工业部门的干部有16万多名,为顺利完成“一五”计划建设任务提供了组织保证。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已发展为拥有近450万党员,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大党。党的地位、面临的环境、条件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1950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明确将如何加强党的教育和调整党的组织作为党和国家今后的重点任务。1954年11月,全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工作会议召开,研究部署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党的基层组织在农村基本覆盖。

  1956年,党中央提出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中央组织部提出了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的规划,计划“1962年底知识分子中党员占知识分子总数的比例由1957年底的10%达到20%;在高级知识分子中的党员占高级知识分子总数的比例由1957年底的17%达到30%—35%”。到1957年6月底,全国11万名高级知识分子中,有党员1.75万多名,占高级知识分子总数的15.8%,其中1万余名是1956年以后入党的。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梅兰芳、程砚秋等被发展为党员,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成就和贡献。

  十年内乱严重冲击了党的组织路线,导致组织工作陷入混乱停顿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大力推动平反冤假错案,加快落实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有力推动了各个领域拨乱反正工作和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转变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服务上来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适应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组织路线的保证作用,集中体现在培养选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级干部、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等方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阔步前进。党的组织路线也转变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服务上来,组织战线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80年8月,邓小平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党的十二大正式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确定为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基本方针。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各级领导班子进行了几次大幅度调整,使领导干部“四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大力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与建立和落实老干部离退休制度同步展开。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到推进新老干部合作与交替,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我们党坚持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改革开放事业成败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大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党员队伍的数量不断壮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强调,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优势和核心作用。“莱西会议”形成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总体思路和工作格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继续做好在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人员、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新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从“一定三有”到“四议两公开”,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基层党建愈加根深叶茂;从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党的队伍和执政骨干不断发展壮大,党的执政根基不断巩固。

  人才在这一时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从确立“四个尊重”方针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从全国科技大会开启“科学的春天”,到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迎来“人才的春天”,我们党坚持把人才作为最重要的执政资源,着力做好知识分子和人才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组织路线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壮阔进程中,形成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并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组织是“形”,思想是“魂”。抓好党的科学理论武装,才能确保全党在共同思想理论基础上的高度集中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全党上下兴起大学习的热潮。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党史学习教育,坚持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全党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不断夯实。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来实现。党中央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党组工作条例、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党的工作机关条例、支部工作条例以及农村、国企、机关、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等一系列组织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2021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党的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坚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化系统思维、坚持一体推进,统筹加强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推动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确保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进一步扩大。截至2021年6月5日,全国党的基层组织数量为486.4万个,99.9%以上的城市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立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基本实现应建尽建;党员总数达到9514.8万名,党员数量持续稳步增长,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鲜明提出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完善选人用人制度机制,严把选人用人质量关,坚决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推动干部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发生重大变化。2014年、2019年,两次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坚持将从严要求贯穿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党中央将从严管理干部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聚焦突出问题、坚持重点突破,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坚决防止“带病提拔”,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全面激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

  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改进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2016年3月,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2018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打造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地区各部门实施各具特色的人才引进计划,形成了“近悦远来”的引才用才格局。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引导知识分子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广大人才的汇聚形成磅礴之势,奏出了人才发展与党的伟大事业同频共振的华美乐章。

  启 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党的百年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坚持正确组织路线,党的组织就蓬勃发展,党的事业就顺利推进;什么时候组织路线发生偏差,党的组织就会遭到破坏,党的事业就会出现挫折。重视党的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点,党的组织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同党为实现历史任务而确立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做好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组织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要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要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奋斗、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